1951年初,为了消灭一直在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岩前镇一带祸害百姓的土匪,解放军二五九团联合当地民兵合法配资平台,发起了突袭行动。夜幕降临时,他们悄悄攻入岩前大布村附近的土匪山寨,经过激烈的战斗,最终将大部分土匪歼灭。然而,土匪首领王斯仁却在混战中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王斯仁原本是大布村的村民,解放前在当地恶霸钟勇的部下做走卒。解放后,他随钟勇上山做了土匪,成为了“中国人民自由军十四纵队直属队”的指导员。他在岩前一带为非作歹,劫掠、绑票、杀人、放火,几乎没有做过一件好事。当地百姓对他的怨恨已到了极点。
虽然土匪大部分被歼灭,但王斯仁的逃脱让当地百姓心头仍然笼罩着阴影。大家都担心,匪首逃脱后可能会卷土重来,继续危害百姓。为了彻底根除匪患,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,龙岩军分区决定组织一个清匪小组,负责追捕王斯仁。这个小组由张勇带领,成员五人,秋天时,他们悄然进驻岩前和大布村一带,开始了秘密搜查工作。
张勇带领小组到达后,立刻展开了搜索行动。白天,张勇和小组成员分头带领五队民兵,深入土匪曾经出没的山寮、庙宇、岩洞等地进行侦查;而到了晚上,他们轮流在山坳、坡梁等地埋伏,随时准备应对敌情。
展开剩余70%尽管大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,几个月过去了,仍然没有任何王斯仁的线索。他似乎神秘失踪了,仿佛蒸发一般。清匪小组陷入了僵局,直到第二年春天,他们的搜查进展依然没有突破。于是,小组将目前的搜寻状况向上级汇报。上级指示他们,根据“家鸡不离庭院”的规律,将策略由主动出击转变为守株待兔,耐心等待王斯仁的蛛丝马迹。
按照新的指示,清匪小组成员驻扎在灵岩镇,继续加强与当地群众的联系,发动民兵并建立情报网络,秘密搜查匪情。同时,他们对匪属的活动进行了更为严密的监视。
不久后,情况终于有了突破。根据当地民兵的报告,王斯仁的妻子经常独自带着午餐,前往将军山一带砍柴。虽然别人一般只带饭中午就会返回,但王斯仁的妻子却每次都带着午餐走得更远。经过讨论,张勇和小组成员认为,王斯仁的妻子带饭上山可能是为了给土匪送饭,毕竟土匪在山中被困,缺乏食物和衣物。因此,她的行踪很可能与匪首的藏身之地有关。
然而,几天后,情况发生了变化。王斯仁的妻子突然不再上山砍柴,而是整日待在家中,显得十分异常。张勇察觉到这一反常行为后,指示小组成员白天和黑夜都对她进行监视。很快,监视人员带回了新发现——每当黄昏时分,王斯仁的妻子都会比其他村民提前半小时煮晚饭。此外,还有几次监视人员注意到,傍晚时分她悄悄出去约十分钟,又迅速返回。这个短暂的时间段,显然不寻常。
在经过仔细分析后,张勇决定采取行动。当天黄昏,他带领清匪小组悄悄埋伏在王斯仁家附近。不久后,王斯仁的妻子果然如预期般打开院门,背着一小袋粮食偷偷向东走去。张勇和小组成员紧跟其后,走了大约三四百米,发现她将粮食袋藏在了一个土埂下。王斯仁的妻子放下粮袋后便转身回家。
张勇立刻明白,原来她此举是为了避免被监视者发现,并与土匪商定通过这种方式转送粮食。小组成员决定继续埋伏,继续观察周围的动静。
大约一个小时后,一个黑影出现在土埂附近,快速走向粮袋。张勇和小组成员悄悄接近,突然,一声“别动!”打破了寂静,土匪被吓得愣住了。张勇飞身上前,与几名队员一拥而上,将试图取粮的土匪反剪双臂,捆绑起来。
点亮火把后,大家惊讶地发现,眼前的人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匪首——王斯仁!随即,张勇等人当场缴获了两支手枪和上百发子弹。王斯仁被成功捉拿,经过半年的追捕,这位逃亡多时的匪首终于落网。
这次行动的成功,为当地百姓带来了久违的安宁。清匪小组不仅扫除了土匪,保护了百姓,还展示了坚定的决心和不屈的追捕精神。
感谢大家阅读本文,以上内容摘自《革命珍闻录》第456篇。欢迎关注并阅读更多精彩的历史故事,您的评论和转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牛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